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正顺尊王──谢枋得

    信息发布者:李泽峰
    2017-07-17 19:56:08    来源:搜狗百科   转载

    小岞镇后内(古称后里、又称龙兴境)村中,有一座宫庙名叫正顺王宫,坐东朝西

    养鱼池、戏台、主殿和后楼纪念室等建筑物组成,占地720㎡。其中主殿占地100㎡,面阔进深各三间,为单檐歇山式屋顶。宫除主要供奉正顺王外,还奉祀妈祖,告海公。宫内外殿供奉有檀香木雕成的正顺王正副坐像各一尊,高1.48m,并配有四肢,灵活自如,有如现代机器人;雕像身穿龙袍,头戴王帽,威武凛然。正驾端坐内殿正中,副驾坐于外殿特制轿中。正顺王宫历代都有修葺,因年代久远,难以查考。能查到的是清宣统庚戌年和民国30年有过两次修葺,最后一次是在1992年按原貌重新修复。2004年增建后楼,辟谢枋得纪念室,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。2006年6月10日,惠安县人民政府批准正顺王宫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

    正顺王不是虚幻的神明,而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,他就是我们上面提及的谢枋得。据《宋史列传》记载:谢枋得(1226—1289),是南宋爱国志士、学者、著名诗人。字君直,号叠山,原籍信州贵溪人,居江西省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。谢枋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蔑视权贵,嫉恶如仇,他爱国爱民,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。同时,他还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,他的诗文豪迈奇绝,自成一家。“为人豪爽,每观书五行俱下,一览终身不忘。性好直言,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,必掀髯抵几,跳跃自奋,以忠义自任”。 其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,其父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枉死,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,自幼颖悟。宝祐四年(1256)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。次年复试教官,中兼经科。又应吴潜征辟,组织民兵抗元。同年任考官,性好直言,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,咸淳三年(1267)赦还。德祐元年(1275),以江东提刑、江西诏谕使知信州。元兵犯境,战败城陷,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,后流寓建阳,以卖卜教书度日。宋亡,寓居闽中。元朝屡召出仕,坚辞不应,福建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(今北京),在大都悯忠寺(今北京法源寺),坚贞不屈,绝食而死。门人私谥文节。编有《千家诗》,著有《叠山集》,存词一首。他的代表作“十年无梦得还家,独立青峰业水涯;天地寂寥山雨歇,几生修得到梅花,”《武夷山中》是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诗歌鉴赏题,甚至谢枋得三字在百度还可以搜索到76页码的词条。

    那么这么一位名贯古今德艺双馨的历史名人,怎么会和海之一隅的后内村连在一起,成为后内人敬奉几百年的正顺王呢?这还得从后内人李雄说起。

    据传,南宋末年,后内出了一个豪杰,名叫李雄,曾是文天祥抗元义军的一名将佐,和谢枋得是至交。文天祥谢枋得殉国后,李雄返回惠安,在家乡组织船队,继续从事抗元斗争。曾多次前往金门岛,拟将金门岛作为抗元斗争的基地,时官府称之为“金门大盗”。在小岞地区至今还流传着“三户饲一个元兵”、“以三山放火为号齐杀元兵”的民间故事。这说明李雄在家乡组织村民抗元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,从而产生了后内村民敬仰谢枋得、把他奉为正顺王的两个版本。

    第一个版本为:谢枋得殉国后,李雄潜回惠安并图谢枋得像于家中,以纪念这位挚友,并以谢枋得矢志抗元、不仕二主、以身殉国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家乡继续从事抗元斗争。李雄去世后,其后裔一直在家中奉祀谢枋得,到明朝嘉靖年间,为激发村民抗倭斗志,把谢枋得奉为乡里境主,尊为正顺王。这个问题笔者在后面还会提及。

    第二种版本为:抗元失败后,李雄返回家乡,在沿海一带继续组织抗元斗争。而谢枋得流寓建阳和武夷山中。其间曾从建阳来到后内寻找挚友李雄,此时李雄恰在金门岛组织训练船队准备抗元。谢枋得找不到李雄,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,而是暂居后内,在小岞净峰一带设卜,卖卜度日,还为村民的婚丧喜事占择吉日,从未收取占卜者的钱银,只收取粮食和草鞋。收粮食为维持一日三餐之计,取草鞋为行走方便及兑现自己心中“不见南朝不着鞋”的承诺。他的为人处事深的后内人的信服,据说这些灵敏的占卜正是正顺王宫签诗的前身。后来村民又聘他到李文会府宅教书,为后内培养学子达数月之久。谢枋得在见不到李雄、即将离开后内之际,悄悄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此行目的告诉一个最信得过的村民,就离开了后内村。后来李雄从金门岛回来,那位村民把爱国志士谢枋得来后内寻找李雄未果等告诉李雄,此事便在村里传开。过后不久,李雄听说谢枋得被官府强行押送北京不事二主绝食身亡,为纪念这位挚友,李雄画谢枋得像于家中以示纪念,李雄去世后,其后裔一直在家中奉祀谢枋得。至于谢枋得流寓闵中多年是否真正来过后内村就不得而知了。

    那么爱国志士、学者、著名诗人谢枋得又是怎么成为正顺王,坐殿正顺王宫成为后内的境主呢?

    据说明朝嘉靖年间,倭寇(日本)四处侵扰,盗贼横行。当时后内地面上居住着李,陈等上十个姓氏的村民,村民在嘉靖二十八年协力筑成小岞后里之城(现正顺王宫外大埕右侧还竖立着一方“小岞后内之城碑记”)以备抵御倭寇入侵。时倭寇由辋川直窜小岞,强寇压境,村民一片惊慌,纷纷请示村中诸神明,群神无主。为了给抗倭寇斗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,,经由各姓氏派人协商,一致推举供奉在李雄后裔家中谢枋得为抗倭主神,在村民中广泛宣传他矢志抗元、不事二主、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,果然群情激发,村民凭着坚固的后里城堡、凭着古井的水源供给保证、借助爱国志士的威灵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。《惠安政书》对此事有“……不如后里,其堡险而有泉,日者倭由辋川捣之,四枕藉而幸不破,民素骁勇……”的记载。

    抗倭胜利后,后内各姓氏为庆祝胜利,把原来城堡里供奉的苏王爷、蒋王爷、舍人公等小宫庙通通拆除,筹资兴建宫庙以纪念抗倭有功的谢枋得。按照传说谢枋得曾被明朝宣宗皇帝敕封为正顺尊王,就称谢枋得为正顺王或正顺公(时常简称为“公”),被奉为后里境主,宫也就叫正顺王宫,至今已有475年的历史。

     后内村民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廿七日神筵前后三天,都举行挂香、巡境、办筵、演戏等活动,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爱国志士、著名诗人,香火不断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